旅游指南

灵宝函谷关旅游区导游词
来源:函谷关旅游网 日期:2011年7月6日

 [大门口]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年代最早的军事要塞,而且是道家鼻祖老子著写《道德经》的地方,因而被誉为“千古雄关,道家之源”,门额上“道家之源”这四个大字即是前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玉溪道人)亲笔题写的,权威界定了函谷关在道教文化中的地位。门口这幅对联,上联是“三百代太初之光生一生二生万物”,下联为“五千言道德真经法天法地法自然”,意为自然界始于太初,道德经源于自然。今天我们的参观分为太初宫、函谷关两大部分,首先参观第一部分—太初宫。

[朱雀门——灵符遗址——太初宫前门]

各位游客,首先您看到前方这座青灰色门楼,它叫朱雀门。上面两只像凤不是凤,像鹤又不是鹤的鸟雀就是朱雀,朱雀迎门有开门见喜之意,也预祝着各位游客吉祥如意!

函谷关位于灵宝境内,灵宝地名的来历在历史上颇有传奇色彩,各位游客,我们现在去灵符遗址,了解灵宝地名的来历。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唐玄宗信奉道教,非常尊崇老子,曾在函谷关尹喜故宅处掘出老子所埋之“灵符”,遂将当时的“开元”年号改为“天宝”,把桃林县改为灵宝县,史称“玄宗改元”。灵宝地名沿用之今。玄宗为了表达对老子的无比崇敬之情,在喜得灵符后特意携贵妃杨玉环来函谷关朝拜老子。

老子著写《道德经》到我们今天已经两千多年了,可它所阐明的道理至今仍在启迪和教化着后人。关于老子当年著经还流传有一个历史典故,您看到门口的两幅壁画,描绘的就是成语典故——紫气东来。壁画上头带冠帽的人就是东周时函谷关关令尹喜,在《史记》中我们得知,尹喜善观天象,一天登高望远,忽见东方有一团紫气缓缓而来,十分壮观,尹喜料定,紫气东来,必有贵人过关,就命人打扫庭院,打开城门亲自恭候贵人。果然,没过几天,老子骑着青牛从东方徐徐而来,尹喜将他盛情挽留在关内居住五个月,留下了哲学著作《道德经》,因此,当地百姓常说:只要东来紫气满函谷,就一定会有贵人来过关。百姓在家里春联横批、庭院门楣上都会写上“紫气东来”这个成语,希望有贵客登临,洪福满门。

[三清——三皇——太初宫——大道院]

各位游客,到这里我们来参观太初宫景区第一个庙宇:三清圣殿。三清即:太清——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玉清——盘古公,元始天尊;上清——通天教主,灵宝天尊。

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三皇殿。三皇即:天皇——伏羲青帝,发明先天八卦,被誉为“八卦祖师”;地皇——神农炎帝,发明草药,耕种五谷;人皇——轩辕皇帝,开创文化,发明文字,被誉为“人文初祖”。

现在您看到这座主殿,就是老子著经处——太初宫,它是函谷关现存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西周,历经唐元明清各代翻修,殿门口有两通碑记,分别为元大德四年(1300年)和清顺治十年(1653年)翻修此殿留下的。现存建筑为元代的风格,明清的木架工艺结构,唐朝的柱础石,而且您看,这两块柱础石的花纹是不一样的,西侧为莲花状,东侧为石鼓状,道教中莲为阴,鼓为阳,老子《道德经》中多次提到阴阳,由此我们得知,早在唐代,人们就已经对老子哲学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并把这种认识运用到了太初宫的建筑艺术中去,对于老子来说,这也是后人对他的一种纪念。殿内供奉三尊像,中间为老子著经坐像,左为老子书童徐甲,右为关令尹喜。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曾任周朝守藏室史,管理周王室藏书,后因周室内乱,诸候纷争,老子便决定辞官西渡归隐,途经函谷关在这里停留五个月,将一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做了一翻总结,上升为理论,留下了洋洋五千言《道德经》。东西墙壁上为《道德经》全文,上、下两篇共81章,全文73次提到“道”,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通篇内容涉及天、地、人三个方面,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万事都应当顺应天道,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应当保持和谐。作为中国国教的道教最早的典籍,它整整影响了中国人两千多年。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函谷关大道院,它是目前河南省最大的一座仿秦汉建筑道院。殿中神像共有36尊,核心思想倡导宗教平等,追求文化融合。殿内同时供奉有老子,孔子,释加牟尼,这三家文化相互斗争、融合、渗透,构成了以道家思想为根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三教合一”的局面。东西两侧为道教中的八仙和八神。

[鸡鸣台]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景区中最高一部分——鸡鸣台。鸡鸣台又叫田文台,田文就是战国时期四君子之一孟尝君。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将齐国孟尝君招入秦国立他为相,后来听信手下谗言又要杀孟尝君,这时孟尝君的一个门客就用 “狗盗”之术进入秦宫,偷得当初已献给襄王的千年宝贝白狐裘,贿送给襄王夫人,换得通关文书。当他们赶至函谷关之时天色已晚,按照关规,鸡鸣方能开关,这时另一个善于口技的门客站在鸡鸣台这个位置学鸡叫,骗得关门打开,逃出了函谷关。后人说:“鸡鸣函关逢凶化吉,狗盗秦宫遇难成祥”,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来历了。

[函谷关]

各位游客,了解完老子与《道德经》之后,我们去看看千古雄关——函谷关。函谷关始建于西周,中国史料中最早对于关塞的记载就是函谷关,从时间意义来说,堪称“天下第一关”。很多朋友要问了:为什么叫函谷关呢?辞海中解释说:关在谷中,深险如函,东至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您回头看,身后是一个峡谷,过去是东都洛阳到西京长安的必经之路。古道南靠秦岭,北依黄河,全长15华里,古有“车无双轨,马不并鞍”的说法。关前有护城河——弘浓涧河,要是行军打仗,先要过河、破关,才能进入函关古道。2000多年前,春秋战国的车战,秦汉的兵战,大队人马入关后,古道内有人纵火,或者滚石下山,在谷底都难以逃脱,如此险要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特殊的地位,因而可以说,函谷关在中华民族实现大一统这个历史进程当中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函谷关因战争而建,也因战争而毁。公元前206年,刘邦项羽约好了“先入关者王之”,当时,函谷关是权力和势力的一种象征。刘邦自知函谷关天险,很难攻克,就率部队从武关绕咸阳,派重兵把守函谷关,等到项羽率大队人马到达之时,刘邦的军旗已经插到关楼之上了。项羽一怒之下,命将军黥布强行攻关,黥布攻不下来,一把火烧毁了关城,千古雄关就这样淹没在历史风云当中。在后来的两千年中,函关古道依然在发挥着它的军事和交通作用:唐朝安禄山起兵叛唐,明朝李自成农民起义,辛亥革命张钫出关,抗日战争,函谷关都因其古道的天险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今天您看到的关城是依照从青羊宫汉墓出土的壁画和在美国发现的原函谷关图纸,在1992年重建的,为双门楼三层悬山顶四阿式风格。

函谷关是一个军事要塞,同时又是中原腹地和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枢纽,在这里也流下了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汉朝《新论》中记载有“公孙白马”这样一个典故:战国时赵国平原君手下有一个门客名叫公孙龙,此人擅长诡辩。有一天骑着白马要过函谷关到秦国游说,过关时关令将其阻拦说:你可以过关,你的马必须留下。因为当时赵国的马在流行劣性传染病,而秦是军事强国,以防传染,所以有这个规定。公孙龙争辩道:白马非马,马是物体,白是颜色,两者不是同一概念,不可同一而论,如若说白马是马,那么公孙龙应该是龙而不是人。关令争辩不过他,放他入关。等到回来之时,他说他要出关,关令说:既然白马非马,那么函谷关怎么能是关呢!关令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后来中国哲学命题里面经常提到“白马非马”这个命题,讨论的是一般和特殊,共性和个性这样一个辩证关系,发生在函谷关这个“公孙白马”的典故又为中国古代的哲学史添上了精彩的一笔。

今天的参观到此就结束了,谢谢大家的光临!再见!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导游讲解水平好不好的20条标准...

主办单位:灵宝市函谷关旅游网 地址: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

QQ群:110964728 电子信箱:hanguguan#126.com(将#换成@)

备案序号: ICP备0502700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1 HANGUGU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