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文化

略论老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世界影响
来源:函谷关旅游网 日期:2011年7月15日

略论老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及其世界影响

老子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以他为奠基人的道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千百年来,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官方哲学”的儒学在人们意识深处所淀积的潜在影响,同时也由于我们对老子以及道家思想的重视和研究不够,致使一提起传统文化,就总是习惯地将儒学抬出来,甚至有意无意地把二者等同起来。这种状况,近年来所改变。陈鼓应教授的“道家主干”说可以说是起了震聋启目的作用。它不但引起了学界的重视,而且也激发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的热情。于是众说纷纭:儒家主流说、道家主干说、儒道互补说,一派生动活泼的争鸣景象。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从伦理学的角度,在题为《正确认识和评估道家的伦理思想及其历史地位》一文(《中州学刊》96年第1期)中谈过一些个人的看法。简单说,上述各说虽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是以偏概全,执一而是。中国传统文化,无论从形态上看,从内涵上看,都是多元的,而且是互补的。儒家思想的存在发展及其被尊为官方哲学,这不是谁的个人意志,而是古代中国的特殊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它是在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专制主义宗法等级制的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东西,最适合这种社会的要求。墨、道、法诸家,虽都曾在短期内成为"显学",但也最终为儒家所吸收。所以,儒学主流说不是妄谈,它反映的就是这一基本历史事实。但它不但忽视了道家和佛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而且还忽视了它自己的发展、改造和完善也正是由于吸收了道家和佛家尤其是道家的哲学世界观而后才完成的这一事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道家思想,也就不会有儒学的最高形态--宋明理学。所以儒家主流说是见木不见林。那么,儒道互补说呢?它虽看到了道家,但却忽视了佛家。佛学虽是一种宗教学说,但它作为一种人生哲学,却具有其深刻性和独特的价值。

它虽然不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但它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思想、学术乃至文化艺术以及整个国民性格形成的影响是一点也不能低估的。但不要忘记它之所以能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却是通过道家思想的中介来实现的。如果没有道家思想,也就没有佛学的中国化。所以,我说中国的传统文是一个多元一体化的结构。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曾说过这么一段说:"无论如何,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构成中国思想的背景......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如果我们可以像李约瑟那样把中国传统文化比作一棵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根系就是道家,其主干就是儒家,而佛家则是依附在这棵文化大树上的枝叶。它们互相区别,又互相依存、互相补充、互相溶合,而形成三位一体的多元互补结构。道家思想既是这棵大树的深根,那么老子--作为道家的创始人和代表者,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就处于哲学奠基人的地位,这就是不言而喻的事了。

老子不但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历史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 <BR>如所周知,我国古代有三大圣人,即文圣孔子、武圣孙子和哲圣老子。他们都具有世界影响,对世界的文明和进步都做出过杰出的贡献。但若论其影响的广泛性,则轩轾立见。孔子固然圣明,他所创立的儒学即使在今天仍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但他的思想影响却主要只限在东亚一带,即所谓“儒学圈”。所以它的影响是有限的。那么《孙子》呢?他虽在唐代就开始走向世界,并在日本的发展史上起过重大作用。近代以来,它又越过大洋,到达欧美,并跨过高原,远至阿拉伯世界。美国人甚至还用它去指挥海湾战争。

但若论其研究成果或论著数量,则去《老子》《道德经》甚远,《道德》在世界上普及的程度仅次于《圣经》和《共产党宣言》,这远非《孙子》所能望其项背。就国内情况而论,据我所知,有关《孙子》的著述共约500种,而《道德经》据严灵峰《诸子知见书目》所录,就有1500种;而据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则在1700种以上。国内情况如此,那么外文译著呢?《孙子》共约200种(其中日人著述约160种),而《道德经》则有550种(其中日人著述约330种),若将近十数年来的成果算进去就超过600了。而从其涉及的语种范围来讲,《道德经》也远较《孙子》为广。《孙子》只有十余种,而《道德经》则有20余种,除日、英、法、德、意、荷、俄等国外,还有瑞典、丹麦、挪威、芬兰、土耳其、印度,而且又有梵文、拉丁文、希伯来文和世界语。其中除日文外,以英文和德文的为最多(英文本90。德文本78)。

 《道德经》走向世界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太清楚,只知道日本文明时代(相当中国明代嘉靖年间)的著名儒者清原宣贤有一本《老子经抄》,这是日本最早关于《道德经》的著述。以后就多起来了,而且涌现了一大批老子学者如林道春、僧泽庵、武内一雄、石田羊一郎和波多野太郎等。

 《道德经》进入西方世界为时较晚,是在十六世纪西方传教士到中国之后。据李约瑟的考证,最早的传本有三:一是十七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的拉丁文译本,二是十八世纪初法国传教士傅圣泽的法文译本,三是十八世纪末德国神父格拉蒙特的拉丁文译本。近代译本当以1842年圣朱利安的法文译本与1870年施特劳斯的德文译本最为有名。

 至于思想影响,今举数例,以见一斑: <BR>十八世纪法国著名学者“百科全书派”的主要代表狄德罗,在其主编的《百科全书》中就特别立有《老君》的条目,并把老子描绘成一个漾溢着伊璧鸠鲁精神的圣者,而这则正合当时法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援引包括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杰出命题在内的中国古代的无神论思想去反对基督神学。虽然,当时,人们对老子还很不理解,甚至说他的书里充满了“奇怪念头”,但仍引起康德和莱布尼兹等哲学大家的注意,并对之投以“赞叹的眼光”。在黑格尔的心目中,中国古代只有一位哲学家,那就是老子。他在其《哲学史讲演录·中国哲学》中说老子的“道”乃是“一切事物存在的理性基础。”谢林也称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尼采也曾把《道德经》比作“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尽是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现代西方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大师海德哥尔目空一切,想推翻一切哲学结论,回到苏格拉底以前去重建其哲学体系,但苦苦探索了几十年,都没有找到他理想的根据。最后却终于从老子那里找到了,那就是自然无为的“道”。他亲译《道德经》。并将“道”直译为Tao。而且说老子的"道"和希腊哲学中的罗各斯一样,都是反映世界本源的词,他还让其助手将《道德经》十五章"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的经文用汉字写在硬纸上,悬挂在他的书斋里。这说明他对老子是多么重视和入迷。前面提到的那位李约瑟博士更称自己是"名誉道家"。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其1987年的国情咨文中也曾引用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著名美华裔学者、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李政道博士,说老子的"道"同现代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定律"很相似。老子所说"万物负阴而抱阳"的伟大命题也已为基本粒子与反粒子的发现所证明。这说明老子思想与现代科学是有相通之处的,同时也说明他的思想中包含有永恒的真理。这种情况,我们在东方也可找到例证。日本著名科学家福冈正信的"自然农法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这一伟大命题的启发下提出来的。他还说: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使科技的发展对人类自然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一位德国学者克诺斯培更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现在,人们在谈论传统文化的同时,已开始把注意力转向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综合创新和世界文化的整合上。但无论是综合创新或是整合,都离不开老子,因为,老子哲学虽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但却蕴含着丰富的衍生现代文明的基因。而这也正是我们重视老子的根本原因所在。

上一篇:老子、道家思想及其历史命运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主办单位:灵宝市函谷关旅游网 地址: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

QQ群:110964728 电子信箱:hanguguan#126.com(将#换成@)

备案序号: ICP备0502700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1 HANGUGUA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