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风光

函谷关怀古
来源: 日期:2011年7月11日

函谷关怀古

 清晨、我们带着汤河温泉的雨露,沿着奔流不息的老鹳河,踏上了西去的征程。
一条山间的公路,将我们带出了卢氏,带进了“黄河金三角上的明珠”——灵宝;这是河南最西部的一个地区,它北依黄河,与晋的芮城、平陆隔河相望;西靠秦岭,与秦的洛南、潼关唇齿相依。

灵宝是河南最西部的地区,但这里完全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西部的贫困、西部的苍凉;恰恰相反,灵宝是河南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且不说灵宝是驰名全国的“黄金之城”、“硫铁王国,”现已探明的矿藏达38种之多,尤以金、银、铜、铅、硫铁、大理石、花岗岩、石墨储量丰富。黄金年产20余万两,连年稳居全国县级第二位,是国家确定的黄金生产基地;单是灵宝的苹果,在全国性的鉴评中,红富士、新红星等10多个品种多次夺魁,是国家确定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和外销基地,栽培面积就高达50万亩,年产量5.5亿公斤,每年给灵宝带来的就是几十个亿的收入。
有灵宝人吹牛说:“河南十个千万富翁中,有一个一定是在灵宝。”此话虽有些狂妄,却并非空穴来风,起码、灵宝人的富有,是公认的。

灵宝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地区;这里有地上地下众多的文物和流传万方的神化传说,异彩纷呈:女娲炼五彩石以补苍天;夸父逐日弃仗化为桃林一片;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在荆山采铜铸鼎,乘龙仙逝;真武大帝在名山亚武修炼成仙;老子李耳著《道德经》于函谷雄关。
山河钟灵秀,历代有人才。灵宝历史上英才辈出,夏朝直臣关龙逄,东汉廉直太尉杨震,西晋抗吴名将王俊,诗坛奇才宋之问,绝代佳人杨贵妃等,都载入了中国史册。

我们前进的方向,一直向北、向北,直到涧河岸边的千古雄关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这里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克”之称。著名的“出谷会师”“六国伐秦”"虢公败戎"""西原大战"的战鼓在这里擂响。

这里流传着侩炙人口的历史典故,“紫气东来”“鸡鸣狗盗”“公孙白马”等等,使这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

这里又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老子著述五千言《道德经》的地方。“道家之源”的光环,使她成为千百年来,众多海内外道家道教人士朝圣祭祖的圣地。

大气磅礴、蔚为壮观的函谷关楼矗立在我们面前眼前!

这是1992年依据四川成都青羊山出土的汉像砖上的古函谷关楼的形象重新修建的关楼。双门双楼悬山顶式的三层建筑巍峨壮观,楼顶飞掾上的两只丹凤,给霸气十足的雄关添上了一点妩媚,“丹凤楼”因它们而名不虚传。

关楼遗址在新建的关楼东约20米处,古关楼在楚汉战争中,被攻克它的项羽所焚,永远淹没于战祸之中,只剩下关楼右侧城墙下一个井窑穴式的箭库、成堆锈蚀的箭簇,静静地躺在这不起眼的土窖里,向人们诉说着当年,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场血战!

古函谷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据《考古通论》记载:函谷关始建于周初。与它相比,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要“晚生”好几个世纪。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东西数百里“马不并辔,车不方轨”,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地曾流传“铁函关、土潼关,一马平川取长安”的说法。函谷关扼守两京咽喉,历来是逐鹿中原或进取关中的兵家必争之地。

关楼西去,一条羊肠小道蜿蜒穿过峡谷,这里、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崤函古道,是古时通往洛阳、长安的必经之路,而眼前的函谷关古道是崤函古道中最为险要的一段。

漫步古道,只见谷深漫长,壁陡峭险,松柏蔽口,幽邃莫测;朦胧中,我似乎看到,几千年来,关里关外的枭雄们,驾御着战车、从这里东进西出,演绎了一场又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贿赂居住在骊山一带的犬戎从西边攻击虢国,犬戎兵至桑田(今函谷关镇稠桑村),虢公率领伏兵从函谷古道两侧杀出,居高临下,犬戎大败而逃。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合纵攻打秦国,楚为纵约长。联军攻到函谷关,秦依函谷天险,开关迎敌,五国军队,大败而还。

秦始皇八年(公元前239年),赵将庞暖组织赵、燕、楚、韩、魏五国第五次合纵攻秦,庞暖考察到函谷关险要难攻,联军数次受挫,改由蒲坂渡黄河,直取关中,函谷关已使关东诸国望而生畏。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部西进灭秦。刘邦深知函谷天险难于突破,在洛阳东作战不利的情况下,避开函谷,出轩辕关,绕道商洛,由武关攻入关中,灭秦。派兵守函谷关以拒项羽,两军大战,项羽终破关入驻鸿门。

公元756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后,多次从函谷关进攻潼关,被唐军统帅哥舒翰击退。唐玄宗听信杨国忠谗言,迫使哥舒翰放弃守关拒敌计划,率兵出战。哥舒翰与安禄山军崔乾佑会战于函谷关西原,安军伏兵纵火焚烧唐军,并以精骑自南山迂回出击,唐军大败,20万人只有8000人脱逃,主帅哥舒翰被迫投降,潼关、长安相继失守。杜甫在《潼关吏》中对这段历史悲剧发出慨叹:“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那衰草迷离的古道,那曙光初照下的雄关,给我们留下几多的记忆、几多的怀念、和几多的感慨……

我们来到关楼前空旷的广场,在广场的中央,有一尊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的石像。只见牛背上的老子手托经书,目光深邃地遥望着前面的黄河,似乎、从那奔流不息的波涛中参悟着人生的哲理;神态超凡而又脱俗,飘逸着他那惊人的智慧。

循着悠扬的钟声一路寻去,香烟缭绕中,一片古柏掩映的宫殿式建筑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纪念老子的“道家之源”——函谷大道院和当年老子著经的地方——太初宫。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周朝时曾任“守藏室之吏”,相当于现在图书馆长一类的官职。他潜心研究典籍,逐渐形成了在中国独树一帜的哲学体系。老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纵说天地玄机,智论人生哲理,尽占治国权谋。由于不忍目睹周朝日渐衰微,便径自离开洛阳,西出函谷,应关令尹喜之邀,在此著下《道德经》。经文被后来道教奉为经典,老子本人也被尊为鼻祖。千百年来,海内外道教人士慕名前来太初宫祭祀,函谷关也因此成为道教信徒寻迹朝觐的圣地。
太初宫门前,八角飞掾的阴阳八卦亭,诠释着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六十四艾古代哲学深奥的道理;过道两边,横排着展开的书本式的石雕,上面精选了老子《道德经》中的语录,让人品位着老子思想的深奥和魅力。
太初宫的西边,奉有当年老子伏案著《道德经》的一块石头,被后人尊为“灵石”。此石被白石英线切割为九层,流传有“灵石高就”的象征。传说恋人摸了爱情长久,青年人摸了事业有成,老年人摸了健康长寿。游人至此,每每双手抚石,大抵是想沾沾灵气,祈求福来运好。从这里登上一座小山,是历代名人留下的碑林、当初的关令尹喜翘望“紫气东来”的瞻紫阁和孟尝君过函谷关留下的鸡鸣台。

鸡鸣台上翘首北望,极目处的黄河、如一条金链,缠绕着函谷雄关的楼顶飞掾;青牛背上的老子,似乎在踏沙远去;一个战争表征的雄关险隘、一个清净无为的道家之祖,正如那阴阳交合、此消彼长的太极图案,恰如其分地诠释着哲学与战争的双重主题……

带着沉沉的怀古思绪,将金人辛愿的一首《函关》,顺风颂去:
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关一战场。
紫气久无传道叟,黄尘哪有弃繻郎。
烟迷轻草秋还绿,露泡寒花晚更香。
共说河山雄无二,不堪屈指算兴亡
…… 
 

上一篇:“偷度”函谷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了!
函谷关相关阅读

主办单位:灵宝市函谷关旅游网 地址: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

QQ群:110964728 电子信箱:hanguguan#126.com(将#换成@)

备案序号: ICP备05027007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1 HANGUGUAN.NET